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做好AI与新文科融合发展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    浏览:134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等内容,让人们对两者的融合发展有了更大期待。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带来《做好人工智能与新文科融合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提案》。他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演进,面对“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的加速形成,以及科技社会化和社会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构建智能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新学科体系至关重要。为此,他建议从学科体系新内涵、产教融合新机制、人才培养新生态等方面共同发力,做好人工智能与新文科的融合发展,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文化强国,繁荣文化产业,文化教育是根本、文化科技是支撑、文化人才是关键、文化资源是保障。”徐坤认为,统筹推进“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人才、文化资源”四位一体深度融合,重点是要创新学科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回应时代需求、满足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但在文化强国建设领域还存在“文化理论与智能技术复合人才”供给不足、人才“文化数字化培养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徐坤表示:“回应数字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变局,新文科建设及其未来发展之路,还需要更大的变革决心和更广的学科视野,需要以内外交融的学科融合变革,推进新文科突围发展,更好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为此,他在提案中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

首先,加强统筹谋划,打造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学科体系新内涵。

徐坤建议,在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基础上,统筹做好人工智能与新文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以文化数字化战略成果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富集整合,形成新文科学科体系内涵式发展的新动能。“建议遴选一批信息科技特色、人文社科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文博机构为试点单位,打破高校学科边界,推进对人工智能与新文科融合、科技与文化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试点指导、政策激励、资源保障和经验总结。”徐坤认为,这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提升文化科技领域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打破文化资源孤岛化、碎片化壁垒,更好实现文化资源关联整合和传承转化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

其次,深化校企联合,共建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产教融合新机制。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化产教融合又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力源泉。”徐坤呼吁,以产促建、以产促检,将校企联合的科学研究资源、工程平台资源、人才队伍资源转化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他建议,先期可以系统整合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文博机构、文化企业等单位资源,依托国家智能网络平台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国家级“AI+新文科”实践实训平台,通过关联汇聚可信共享文化资源、整合多任务场景需求,打造人工智能助力新文科建设和文化数字化的示范应用,更好促进集文化认知、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实践实训载体建设,进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

最后,深化校际合作,创新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对于如何培养好文化强国建设人才,徐坤也作了深入调研,他建议加强以校际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与新文科融合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工作指导,深化“错位匹配,协同发展”的校际合作实践,支持行业特色型高校,“尤其是要鼓励以信息科技、人文社科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双向交流合作,加强数智文科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更好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具体操作层面,徐坤建议,深化校际合作的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性“智能新文科”新形态课程和新形态教材;建立高水平数智文科研究机构,推进文化科技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数智文科理论的中国化研究与实践,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AI+新文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来源:人民邮电报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303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