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曹鹏: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
作者:    浏览:11670


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 曹鹏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表现出广泛的赋能作用,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面向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发挥印刷出版行业办学优势,努力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曹鹏教授表示,不同于以往学生对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获取依赖性,今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将是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更加多元化渠道,这要求高校必须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加以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倍增效应,促进“人工智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栏目:院长专访

作者:张晓攀

发挥印刷出版行业办学优势 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

中教全媒体:请介绍下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曹鹏:北京印刷学院是面向行业办学的特色性大学。学校长期深耕出版印刷行业,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被誉为出版印刷领域的业界名校。信息工程学院以IT技术为主打,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两个一级学科,以及电子信息专硕学位点。

学院的办学特色主要围绕印刷出版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目前,已经培养了3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科研和服务行业企业方面,主要聚焦开展印刷&出版领域的工业软件、高端印刷装备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技术、数字版权保护、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大模型等课题研究和前沿技术、实用应用开发。近年来,在云出版和按需出版、数字版权保护与反非法复制假冒侵权、数字印刷测控技术、机器人、数字内容大模型技术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多项原创技术和代表性技术成果。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学院逐渐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X”人才培养模式。“X”指的就是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印刷、出版、包装、数字文创等任务需求,突出信息技术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务求技术密切结合需求、科研反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建设目标。

中教全媒体:请结合信息工程学院实际办学情况,谈一谈人工智能对其专业建设和教学创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曹鹏:从高校层面看,人工智能对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全方位的;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也在全面的融入社会。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首先按照国家新工科建设目标要求,其次高度重视AI技术与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深度渗透和融合。基于北京印刷学院面向出版传媒行业办学的特色,我们在人才培养和服务行业的过程中,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例如,2014年,依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国内率先发起成立了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会,这对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已经深入融入到AI生态环境中。例如,我们目前开展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有70%左右的编程工作都是由大模型来完成的,在此加持下,我们现在教学和科研中编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另外,我们现在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都全面融入了AI,通过多种手段将开设的大量的人工智能课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或者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学生通过边听、边学、边体会就自然而然融入到AI生态环境中。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提升“AI+”人才培养水平

中教全媒体:学院如何面向人工智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

曹鹏: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我们刚获批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百度合作建立了“北印百度人工智能实践创新松果基地”。依托该基地,百度在我们学校也开设了“百度松果菁英班”,免费为同学们提供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支持,并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发相应的结业证。同时,百度在我们学校也设立了大学生科技社团——“领航团计划”。同时,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大量的AI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显著成效。

中教全媒体:我们应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

曹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人工智能在教育手段、方法、信息传播途径等方面,正改变着教育的整个生态,教育正在新的AI生态环境下快手发展。同时,作为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类的学科专业,其本身就需要在AI生态环境下开展教学、科研等,同时也必须服务于AI生态。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例如,随着自然语言、机器翻译、尤其是实时翻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无缝对接在我们的课堂中将有可能成为现实。不同于以往学生对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获取依赖性,今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将是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更加多元化渠道,不再局限于某一老师或者某一学校,这对教育未来发展带来了非常艰困的新挑战。因此我们就需要尽快的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在通识领域和专业领域站位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或空间。

中教全媒体:在人工智能赋能的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和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素养?

曹鹏:传统工科教育基本类同于工业化生产线、流水线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内外都非常成熟。但AI带来的变化就如同现在我们看到的工厂已经向无人工厂发展一样,随着AI技术的进展,流水线式的教育也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室授课将会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适应AI生态下的教育环境?我认为应坚持以贡献论生存的第一性原则。在AI赋能的高等教育领域,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其所教或所学应该更多地体现出“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教育的实际效用。今天,在全球化环境下,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实践等过程中,如果能够体现出教的是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学完后能变成可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样就能更好好的适应了AI生态环境的发展,反之,就有可能面临被替代或淘汰的风险。

对于学生来说,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都发生了较大改变。现在的学生已经是数智时代的原住民,在某种程度上于老师相比,有可能更加熟悉数字技术,也有非常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强调教学相长,充分发挥老师经验丰富和学生思想活跃的优势互补作用,以期实现老师和同学间的共同进步。我们鼓励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利用AI教育资源,更好的培养人才,帮助学生更加活跃、更加积极的应用并开发AI新技术。

不久前,学院举办了“ALL for AI研究生学术论坛暨成果推介会”。从我们选出的几十件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来看,几乎全部都应用了AI技术,且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成果,并受到企业界专家的普遍好评。

谋划布局 积极行动 助力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

中教全媒体:您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的构建有哪些看法?

曹鹏: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我认为社会上目前存在三大阵营。首先是以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为代表的高校,这些学校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人才培养水平也很高,所以这些高校在AI生态环境中整体发展状态都非常好。其次,是互联网大厂纷纷都在发展自己的教育板块,课程、实训项目等也已经建立得比较完善了。还有一类以地方高校为主,因为受制于人才、资源等限制,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困难。

我们最近正在发起成立“京津冀AI科教创新联盟”,已得到几十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大家普遍认为需要共同研究在新时代下如何做好“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这一重要课题,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设计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相信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的概念会逐渐普及开来,并成为常态化概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的构建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中教全媒体:信息工程学院如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学院办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曹鹏:面向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推出学科专业深度改革目标计划,旨在全方位的推动AI+学科专业的转型发展。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通过修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充分融入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或者实践教学环节。二是打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统筹优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一个新的实验生态。例如,学校与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计算中心智算研究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大模型训练等开展深度、紧密科研技术合作。三是积极发挥老师的作用。学院通过“中青年教师行动计划”,即“AI+X”行动计划,使得更多的专业老师将个人从师任教的职业规划对标到ALL FOR AI行动计划。目前该计划正在有效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有80%的中青年教师从课程到科研全面转到AI方向了。四是打造AI生态环境,提升整体人才培养水平。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398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