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院长专访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道强:深入开展“AI+”前沿交叉领域研究,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人才
作者:    浏览:126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张道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表现出广泛的赋能作用,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道强在接受中教全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学院在开展“AI+”前沿交叉领域研究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包括“AI+医学”“AI+三航”等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人工智能学院将以独立运行为契机,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卓越人才培养,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突破,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栏目:院长专访
作者:张晓攀

南航人工智能学院正式独立运行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可期

中教全媒体:近日,南航人工智能学院正式独立运行吸引各方关注,请您介绍下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基础和未来发展规划?

张道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18年7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署办公。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有着深厚的建设基础,实际上,在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之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已有一批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教师,也有一些优秀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另外,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主任以及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都来自南航。可以说,在人工智能领域,南航在国内还是比较有影响的。

人工智能学院自201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在2023年获批了人工智能方向“脑机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学院办学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大模型等的基础研究,还重点增强对类脑、脑机接口、脑科学、脑认知等人工智能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脑疾病的医学影像研究工作。另外,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民航的“三航”办学特色,人工智能学院也一直努力将人工智能赋能“三航”发展。人工智能学院和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民航学院合作推进智能直升机、智能发动机等研究,并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监测飞行员的脑认知负荷状态。相信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与发展之后,人工智能同“三航”的结合将变得更加紧密,也将会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已开始独立运行,学院下设智能科学技术系和智能交叉应用系,师资队伍近三十人,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学院未来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学院将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卓越人才培养,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突破,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中教全媒体:请结合人工智能学院实际办学情况,谈一谈人工智能对其专业建设和教学创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张道强:当前,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到学界业界同行,再到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委会,都在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和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创新也在与时俱进。例如,计算机视觉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监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脑机接口技术相比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说,可以更加客观的度量学生的注意力,监测学生的脑认知负荷状态。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的教学创新会发挥巨大作用,并将催生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人才

中教全媒体:学院如何面向人工智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

张道强: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人工智能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这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人工智能实践课程,要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紧密结合。

人工智能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人才。我们会引入一些企业导师为学生授课,并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深入一线,更好的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学院和华为开展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同合作开发、建设、推广华为开源的全场景AI框架——MindSpore。另外,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为在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建设方面展开深入合作,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更多的要把包括华为在内的一些人工智能国产软件、框架等都抖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扩大国产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力。

人工智能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自2020年正式招收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以来,经历了四年的人才培养,今年培养出了第一届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毕业生。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过硬,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高。大部分非常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深造,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去互联网公司或航空航天相关研究所等单位就业,总体来看,学生就业情况比较好。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招生也受到了家长和考生的青睐。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变革应该何去何从?

张道强:对于高等教育改革来说,我们可能更关心学科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各个学科都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包括传统学科在内的很多学科都和人工智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南京航空大学航空飞行器设计这一传统学科和人工智能进行交叉,今年开设了智能飞行器本科专业,并面向社会招生。目前南航也正在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要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变革挑战。

中教全媒体:如何用好“人工智能+”,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全面赋能,对此请谈谈您的看法?

张道强:用好“人工智能+”,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全面赋能,要放在更加广泛的背景下来谈。这包括更多、更广的学科,以及面向教育在内的各个行业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业界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探索所形成的诸多成果,都会推动高等教育由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发展。

深入开展“AI+”前沿交叉领域研究 推动学院办学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中教全媒体:就人工智能学院来说,在开展“AI+”前沿交叉研究方面有哪些探索?

张道强:人工智能学院在开展“AI+”前沿交叉研究方面目前做出了诸多探索:

一是“AI+医学”的研究与探索。自2012年从美国回国后,我一直在脑影像的智能分析研究领域长期耕耘探索,并开始将深度学习应用在脑疾病的医学影像研究中。同时参与组织发起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Medical Imaging Computing Seminar,MICS),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于2014年成立。MICS宗旨是为医学图像领域的全球华人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增进本领域科研人员与医学专家的交流。MICS聚焦于医学图像计算领域原创性、引领性前沿研究,促进医工领域专家的互相了解、深入合作与研究交叉,已成为全国医学图像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第十一届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MICS 2024)将在厦门举行。MICS 2024会议继续聚焦于医学图像计算领域的最新原创、前沿研究,促进医工领域专家的相互了解、合作与交叉。

二是“AI+三航”的研究与探索。航空、航天、民航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办学特色,更加需要人工智能力量的加持。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智能直升机、智能发动机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AI+三航”的交叉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拓展,相信会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如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学院办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张道强:首先,人工智能学院办学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目前学院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是江苏省一流专业,未来要建成国家级一流专业。同时,为了更全面的培养人才,还要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全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教师师资。

第二,建设好、发展好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人工智能学院重点要建设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同时人工智能学院正在牵头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一交叉学科,获批后也会联合校内其他的一些相关学院将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建设好、发展好。

第三,做好人工智能相关科学研究。深入布局大模型、AI for Science等方向,并全面融入南航“三航”办学特色,争取做出我们的优势,推动学院办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439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