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院长专访 |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刘士军:以人工智能赋能关键软件技术发展,培养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高端人才
作者:    浏览:12980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刘士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表现出广泛的赋能作用,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刘士军在接受中教全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够推动相关学科的突破和创新,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高校应树立协同育人创新理念,探索完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

栏目:院长专访

作者:张晓攀

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促进相关专业建设和教学创新

中教全媒体:请介绍下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刘士军: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建立的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21年入选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院以来,累计培养软件人才20000余人,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软件产业发展人才急需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院设立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与系统结构、前沿交叉等七个研究中心,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点和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基础软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软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

中教全媒体:请结合软件学院实际办学情况,谈一谈人工智能对其专业建设和教学创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刘士军: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具有本、硕、博贯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在校学生24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170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200余人。

2019年,学院承担了自主设置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承担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高端人才培养任务。同年,山东大学依托软件学院成立了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这是国内第一家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研究院规划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AI+健康与乐龄、众智理论与智慧政务、区块链智能、跨媒体智能、智能服务应用等重点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点和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的设立,为软件学院发展人工智能学科和以“人工智能+”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年来,学院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承担了山东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科教深度融合互促,带动了软件工程、大数据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教学创新。

以人工智能促进新型工业软件发展 推动智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创新

中教全媒体:学院如何面向人工智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

刘士军: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2021年底,学院正式入选特色化软件学院建设名单,确定了以“大型工业软件”为建设特色。学院认真调研和规划了人工智能对新型工业软件发展的引导作用,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发挥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优势,规划建设了人工智能与大型工业软件产教融合大平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合多学科交叉优势,推动智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创新。

面对当前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热潮,学院也审时度势,加强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合作,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满足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和我国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

中教全媒体:我们应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

刘士军:首先,高校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优势明显,青年学生对前沿创新敏锐度高,因此,高校应持续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第二,需要实现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有机复合与交叉,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带动各类产业发展的变革性技术,培养具备人工智能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推动相关学科的突破和创新,解决现实应用中的复杂问题,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高校应树立协同育人创新理念,探索完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

第三,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辅助教学、智能教学评价等方面可以为教学提供智能辅助;当前教育中的“教” 与“学”面临诸多难点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是解决教育难题的有效方案。

中教全媒体:在人工智能赋能的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和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素养?

刘士军:教师通过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大数据,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记录、学生学习结果的综合评定数据等;在与学生充分交互和数据获取的基础上,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精准刻画学生学习特点,精确地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框架以及性格特点,加强对个体的关注,做到“因材施教”。

语音语义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规模化作业批改、答疑等繁重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借助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技术搜集学生学习数据并完成自动化辅导和答疑,预测学生学习表现,辅助完成教育评估反馈。

学生可以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多元化教学资源搜集,提供图书、论文、视频等多样化教学资源支撑,提供更精准、更智能多元的教学方案,实现个性化学习模式;人工智能通过个性化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爱好和学习困难,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培养方案;通过智能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效果,及时调整优化学习路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

以智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

中教全媒体:您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的重塑有哪些看法?

刘士军:教会学生“如何学”要远比“学什么”更难,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替代人工,而是要探索适合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大模型的自监督学习过程也许会对我们的教育有所启发。

大规模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实际上是有矛盾的,即,学生基础是有区别的,如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可以实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中重难点问题,告别简单的统一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和有针对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

智慧教育能够提供众多数据和分析内容,对每个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画像,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智能化推荐学习内容,提供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将教学内容从简单枯燥的课堂延伸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突破了教学空间和时间限制,以在线教学、直播互动、资源推荐、反复观看等形式,改变学生学习模式,强化学习效果。

中教全媒体:软件学院如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学院办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刘士军:首先,学院创新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科的协同发展模式,以建设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为主线,结合学院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关键技术,为发展高端软件、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第二,实现人工智能与其它专业的有机复合与交叉,成立工业软件、医学数据学等交叉微专业,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跨学科选课方案;通过名师教学团队把人工智能授课和各类智能项目研发工作相融合,实现课程知识到实践的创新能力培养;联合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开设海外师资课程,实现海外学分全覆盖,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第三,面向“软件+数学、机械、医学”交叉学科群,以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为基础,构建面向人工智能赋能的交叉创新型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够推动相关领域智能+技术突破和创新、解决不同领域复杂问题的人才,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496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