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基点定位,扛起基础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战略图景、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往高处站位、往实处用力、往难处攻坚,围绕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基点”作用下实功夫、下笨功夫。着力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为学生个人全面成长、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价值准则形成“筑基”,为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强基”。
坚持立德树人,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底色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细心呵护、悉心培育、精心引导,指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将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在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把准学校办学方向。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减少“满堂灌”,增加实践课比重,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教育引导学生。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机制,拓展育人空间和阵地,推动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形成合力。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发展新时代素质教育,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巩固已有成效,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作业总量和考试频次上适当做“减法”,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上做“加法”,健全中小学减负提质长效机制。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加强科学素养培育,推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持续提升中小学生创新能力。持续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勤思考,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推动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劳动本领。
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聚焦增强民生保障力,着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学前教育重点实现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保障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提升科学保教水平。义务教育重点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普通高中重点坚持优质特色发展,持续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遏止“县中塌陷”,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推进职普融通,办好综合高中和科技高中,为不同发展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加多样适宜的教育。特殊教育重点推进优质融合发展,资源供给上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类型覆盖上进一步加强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
坚持综合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我们将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构建有利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以直面问题的勇气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激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活力。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改革,适应学龄人口峰谷变化趋势,优化基础教育“三段一类”布局结构,加强资源统筹调配,增强灵活性、适应性、科学性。推进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强化育人导向、淡化“分分计较”、缓解教育焦虑,切实发挥中考减负提质的指挥棒作用,加快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智能安防体系改革,强化新技术新手段的开发利用,确保关键时刻能用、管用、好用,压实各级安全责任,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改革升级,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助学、助教、助研、助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加强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品牌,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