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在线集训营(第五期)3月22-23日线上成功举办
作者:    浏览:11854

中教全媒体于3月22-23日线上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集训营”(第五期)。集训营邀请了大赛评审专家、大赛培育专家及获奖教师,结合教学创新大赛解读、教学创新路径及方法、教学创新报告撰写、课堂实录摄制、课程思政创新设计等一一进行详细分析。此次集训营由中教全媒体主办,来自全国普通高校、部队院校、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了线上学习。

现场

中教全媒体 3月22-23日 张晓攀 北京报道

为更好地助力学校和教师准备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刻理解大赛内涵和评审标准,明确教学创新的底层逻辑;进一步梳理学习科学、认知理论及教学策略等,提高教学创新设计的理论素养和设计能力;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及方法,掌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方法;观摩学习获奖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设计课堂实录及准备现场汇报等。中教全媒体于3月22-23日线上举办了“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集训营”(第五期)。集训营邀请了大赛评审专家、大赛培育专家及获奖教师,结合教学创新大赛解读、教学创新路径及方法、教学创新报告撰写、课堂实录摄制、课程思政创新设计等一一进行详细分析。此次集训营由中教全媒体主办,来自全国普通高校、部队院校、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了线上学习。

 主题报告 

厦门大学教授、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李渊围绕“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助教、智能助学、智能助管、智能助研,并具体介绍了面向未来的六大教育生态。一是教师个人智能体,以教育AI+Deepseek 等辅助教学决策,提供个性化教研支持。二是元宇宙教学空间,构建虚实融合教学空间,支持跨地域VR协作与沉浸式实训。三是多模式资源体系,整合慕课/专著/数字教材等媒介,打造动态适配的立体化资源库。四是专业虚拟教研室,跨校组建学科云端团队,共享教学案例库与智能教研工具。五是教学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神经学、元宇宙等前沿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包括教学评估、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六是混合式教学联盟,打通线上线下课程壁垒,推动校际教学交流与生态协同发展。

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林营围绕“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备赛要点剖析”做了主题演讲。她以参赛获奖作品为例详细解读了如何撰写成果报告。包括要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有明显的创新特色,体现课程思政特色,关注技术应用于教学,注重创新成果的辐射等。她具体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视频质量等角度讲解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标准。她指出,课堂实录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环节丰富,凸显整体画面,做到信息化教学,报告中具有创新点,教师状态饱满,课堂气氛活跃。她最后提出,教学创新大赛备赛、培育需要汇聚团队力量,力求尽善尽美,注重细节,持续改进。

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工作室副主任、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专家&培育专家苏永康围绕“教学创新的底层逻辑及创新路径”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将是教育的“新常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背景下,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智慧课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他列举了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国内常用大模型教育应用功能,并介绍了如何做好AI+教学设计,包括使用AI生成多个不同的例子、利用AI提供多种讲稿、使用AI开发低风险测试等。他具体介绍了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的评审标准,并围绕反向设计、最近发展区、教学支架等核心要素介绍了教学创新路径。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吸引了全国大部分高校的重视。教学创新大赛更注重“四新”建设,同时设“课程思政”和“产教融合”赛道,对如何开展教学创新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此次集训营的举办恰逢时机,满足了教师们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以及教育理念转变的迫切需求。参与此次集训营的教师们纷纷对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专家报告全面、详细的展示了教学创新大赛备赛策略,可参考,可借鉴,尤其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有了深刻理解,通过查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更好的为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做好准备。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675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