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探索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地区开通低空物流航线、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拓展低空消费场景。专家认为,发展低空经济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可以起到支持作用,同时低空经济也可以为电子商务、救护救援、救灾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据中国民航局此前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目前,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农业植保、文旅消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低空应用场景已在全国多地落地。
根据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深圳市、北京市、成都市位列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前三名。据统计,深圳的低空经济企业一共有2300多家,北京有1200多家,成都有700余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500万规模的低空经济企业里,深圳有150家,北京有124家,成都有78家。
指数特别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北京市的“创新主导型”模式、杭州市的“需求反哺型”模式以及成都市的“链合试点型”模式等。展现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深圳被誉为无人机之城,因为其拥有从研发设计、核心部件及整机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了大疆、道通智能、丰翼科技、东部通航、美团无人机等一批龙头企业,峰飞、卓翼智能、沃兰特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深圳。这座城市生产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无论是外卖平台还是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地进行起降点的布局以及自主研发、升级飞行器。
北京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础,拥有17家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机构和124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彰显强大的研发实力。同时,北京拥有1240家低空经济企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企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布局最为均衡,形成了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中关村(延庆)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建成,集聚了从无人机整机制造到低空智联网等全产业链优质企业。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成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在成都双流区、青羊区、武侯区等区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涵盖无人机、航空材料、传感器等多个领域。2024年12月26日,全国首个无人机“4S店”正式在成都投入试运营,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迈入了产业链高度整合的新阶段。目前,成都已围绕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职教、低空+应急等领域形成14个应用场景,开通71条航线。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