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隶属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设立的正局级事业单位,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近年来稳步拓展产教融合与产才融合,着力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为高校与民营企业搭建桥梁,利用全国工商联所属商会、行业委员会和民营企业资源优势,精准对接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民促会
民促会成立于1995年,是由宋健等科技界老领导提议、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决定、民政部批准注册的全国性一级社会团体法人机构,党建领导机关是中央社会工作部。民促会以推动民营企业科技进步、创新发展为宗旨,努力构建民营科技创新体系,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沟通渠道,多方位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服务。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080号)奖励在我国实施技术创新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民营企业和在技术创新及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民促会主办、科技部主管两个科技期刊:《中国科技纵横》和《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二、项目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然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过程中,往往面临“死亡之谷”的挑战。高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立,旨在通过专业的技术验证、商业化评估和市场对接服务,弥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中的缺失环节,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三、建设重点、目标与原则
(一)重点领域
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黄河流域等国家战略重点区域,民营经济若干重点行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双碳、数字经济、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数字住建、智慧交通等方向。
(二)建设目标
本计划旨在3年内,面向自愿参与、基础扎实、保障有力的高校,联合民营企业、商(学、协)会,共建150家左右学科和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概念验证中心。通过共建计划,培养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运营人才,为民营企业技术研发降本增效,为高校师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为大学生增强科研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支持。
(三)建设原则
1.市场主导,自愿申报。鼓励高校、民营企业、商(学、协)会自愿申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2.需求导向,服务产业。紧密围绕民营企业实际需求,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3.创新驱动,开放共享。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实践教学和成果转化,开放共享研究资源,确保共建计划取得实效。
四、共建内容
(一)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特点,结合高校和民营企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实需求,以高校为中心建设行业属性强、应用领域宽、实用价值高、运用效果佳的概念验证中心。开放共享高校的场地、设备设施、技术能力、师资及科研团队等资源,对民营企业的科技研发需求进行验证,对科技成果进行优化和转化。
(二)智库体系构建
整合行业专家、学者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建立智库体系,共同参与制定民营科技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人员评价团体标准,组织研讨会、交流会、产学研协同创新赛事活动等,为专家与校企之间搭建沟通平台。
(三)转化网络组建
利用AI+SAAS模式联合高校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高效透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畅通高校师生、民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交易撮合、线上路演、供需对接等环节的卡点和堵点,一站式助力民营科技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供需各方信息对接、技术咨询、合作洽谈。
(四)专项人才培养
联合高校、民营企业、商(学、协)会共同研发和建设适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管理人才、应用人才需求的课程、教材、实训、认证、双师型师资等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培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能力。
(五)科技成果评价
支持各高校与联合申报单位,根据自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际需要参与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进行第三方评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六)需求对接和成果推广
定期组织民营企业产学研成果展示会、对接会、路演等交流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鼓励各共建单位积极参与“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奖项申报,积极宣传民营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经验做法。
五、建设条件与要求
(一)基础扎实,意向明确
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科技成果。有明确参与共建的意愿,并能够投入相应资源。
(二)联合申报,体系完善
由1所高校牵头,联合1家商(学、协)会和不少于5家的民营企业联合申请。制定目标明确、功能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管理体系完善的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共建运营方案。
(三)资源丰富,保障充分
1.场地条件:提供不低于200平米的独立空间用于概念验证、孵化办公,配备路演所需的数字化展示环境条件。
2.设备条件:具备专业化研发实验、中试小试、检验检测等平台以及测试生产所需要的配套设施。在共建期内建设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AI+SAAS平台。
3.人才条件:能够配备管理、运营、服务专家团队,在共建期内培育至少10名首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官、20名高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官、20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官并通过认证。
4.项目条件:拥有稳定的概念验证项目和资源拓展渠道,每年至少为50个项目提供专业化的验证服务,并每年鼓励支持至少10个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参与科技成果评价。
六、申报程序与管理机制
(一)申报程序
1.提交材料:申报单位填写《民营经济重点领域高校概念验证中心申报书》,加盖单位公章,于2025年6月20日前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yzzx1017@126.com。
2.资格初审:由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和民促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3.现场考察:在通过初审的申报单位中抽选若干单位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其实际情况和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4.名单公示:结合申报材料、现场考察结果组织专家评审,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共建单位名单,并在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和民促会官网公布。
(二)管理机制
1.动态调整:共建单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书面汇报,对无法按照规划方案建设的共建单位进行调整,补充积极性高、意愿性强、配合度优、完成度好的单位进行培育。
2.绩效评价: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和民促会组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共建单位进行年度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后续开展支持活动的重要依据。
3.宣传推广:根据年度评估结果,组织总结交流会,宣传推广共建单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工作成果和成功经验。
4.政策支持: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将为共建单位争取纵向、横向课题资源,推荐优秀科技成果申报“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
联系人及电话:
魏玺滟 010-62058343 15968174663
王玉华 010-53352585 13121113233
附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