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许雅君:慕课,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
作者:    浏览:13837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许雅君

2017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将于5月1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届时,百余位获奖人将带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走进荣誉的殿堂。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背后,有哪些睿智的思考、动人的故事?为寻找这些闪光的珍珠,我们分赴全国各地,深入教育一线,特推出此系列报道。

——编者按

提到医学院,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严肃呆板的白大褂还是血腥的动物实验?提到在线课程,你又会想到什么,是口若悬河的老师还是冗长无趣的知识讲解?也许你的脑海中有千万种答案。当这两者结合到一起时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现实给了我们答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许雅君教授把这两者结合到一起时产生了备受好评的慕课——《身边的营养学》。

在《身边的营养学》慕课中,你会看到一位和蔼可亲、美丽知性的老师;一节节由小故事串联起来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在这里,以往那些专业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在这里,和老师的距离也由隔着屏幕的陌生人变成近在身边的朋友。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许雅君教授。

许雅君教授有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办公室主任等职位,放在办公室的荣誉证书和奖杯也已经放满书柜。诸多职责和荣誉之外,是什么促使她又投身到需要花费诸多时间和精力的慕课工作当中?带着这个疑问,在她荣获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先锋教师奖之际,记者采访了许雅君教授,分享了她做慕课以来的心得和体会。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许雅君接受中教全媒体专访

教育,心甘情愿投身的一份事业

记者:您当老师这么多年,教育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许雅君:首先教育是我愿意投身的一份事业。中国有1500多万教师,我心甘情愿成为这个奉献大军中的一员,这个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感觉。第二,教育是一种科学。如果你总是墨守成规,按照别人已经建立好的方法去教,可能永远都是止步不前。科学就要不断进步,所以我们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怎么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我们的教学形式。最后,教育还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如果我们老墨守老的艺术形式,慢慢的也会被社会淘汰。总而言之,教育是我心甘情愿,愿意投身奉献的事业。

记者:您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许雅君:我觉得我是一个用心的老师,因为喜欢,所以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是有热情的,愿意投入。对每一个细节我都争取做到最好。对于慕课,我是本着一个非常认真的态度,用心在做。

老师,学生的辅助者、引领者、指导者

记者:与您上学的时候受到的教育相比,您觉得现在的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

许雅君:与我上学时相比,差太多了。那个时候觉得老师是个长者,甚至有时候就是一个神仙,老师给我们讲,我们就听,甚至不能去质疑老师。现在有太多的教学形式了,就拿比较流行的在线课程来说,老师和学生不见面,但是他的学生数量可能比大课堂要多得多。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去选择,也不要学生固定在某一时间段去学习。

记者:信息化时代,老师的角色扮演上会有哪些变化?

许雅君:原来都说,老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要有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现在在所谓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哪怕你是老师,可能你也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现在的老师就是辅助者、引领者、指导者,还要做伙伴。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天地,帮他去思考,教他怎么去获取知识,怎么通过更多的渠道来研究知识,而不是单纯的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慕课,因为喜欢所以全力以赴

记者:为什么想去做慕课呢?

许雅君:两个字——喜欢。我总觉得兴趣就是人的第一老师,这件事情你有兴趣去做了自然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反正人一天就24个小时,花在这多点,花在那就少点,但是我就愿意把多点的时间花在教学这件事情上,这让我很舒服。所以只要是国内外有了新的教学方法,我都想去尝试,不懂就去看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花时间研究能不能把它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记者:您开始做慕课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

许雅君:我觉得早期迈慕课这道门槛的老师们,都会有大概相似的感受,就是没地方去学。毕竟当时中国还没有成熟的慕课的套路,怎样去设计课程,如何选择视频的长度,在画面上采取什么形式等等这些都没接触过,所以没有可遵循的章法是第一个挑战。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因为没有全面可遵循的章法,那么就可以在自己的白纸上画图。第二,硬件设施也会有一些困扰,毕竟需要专业的设备,还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才能保证视频的效果更好一些。第三,老师可能都习惯于面对着很多的学生来讲,在讲某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看他的反馈,来了解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到位。但是当对着一个冷冰冰的摄像机讲的时候,是得不到这些反馈的,这也是一个挑战。

记者:您怎么看目前慕课的结课率和完成率低的问题?

许雅君:这个问题,我认为就看怎么给慕课定位了。慕课这种形式意味着学生又多了一条获取知识的途径。为什么非要慕课的完成率?你做这个慕课是为了干什么?慕课免费放到平台上,如果学生就是凭兴趣想获取一些知识,或者就对某一两个问题不清楚想通过在线资源听听老师是怎么讲的,为什么要求他的结课率呢?他已经从课程里获得了他们想要得的知识,我觉得目的就达到了。另外,在线学习的学生有选择课程、选择老师的权利,学员很有可能是利用业余时间选修某一门在线课程的,如果学习过程中他由于任何问题造成业余时间不足而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我想教师们也不必纠结课率吧。

讲故事,用故事串起慕课课堂 把最好的呈现给学生

记者:您觉得您的《身边的营养学》慕课受到欢迎的秘诀在哪?

许雅君:如果说秘诀三个字——“讲故事”,这个方法不光帮了我,也帮了我的学生们。想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如果照本宣科,肯定没人爱听。我的慕课全部都是以故事开头的,而这个故事恰恰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以故事为线索来引发学生的讨论,讨论结束以后,我会收集学生的答案,再分享给学生们。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其实学生很愿意看到。他们会觉得不是被当做一个被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来学知识的。

记者:您在慕课实践当中,有哪些收获?

许雅君:原来我认为和学生不见面,就仅凭着在线的几个小时,和学生讨论问题这种交流,会不会能够有一种真的师生感情在里。在做课的过程中,我才慢慢感受到,只要老师用心,学生一样会给你很深厚的师生感情。我在第一期做课的过程中,中间得了一场病,回来再录像的时候脸色就不好。没有想到,那次课下来以后,竟然能收到十几封学生的邮件,就说老师我觉得你这次课的气色不如之前好,是不是生病了呀?当时看完以后,还是泪流满面的。觉得作为一个老师再没有其他的理由不给学生好好教课了,那就得拼了命了,一定要把最好的呈现给学生。

记者:对于其他想尝试做慕课的老师,有什么建议?

许雅君:首先,慕课不光是精力投入,在财力物力上也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对于资金,如果学校不具备专业的摄像设备,其实就可以用录屏的方式,不是说所有课程一定都要特别高大上的视频呈现形式。其实什么样的课程呈现形式,都能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最好在课程之初先组建一支慕课的团队,这个团队要分工明确,要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再有,一定要善用FAQ(常见问题解答)。凡是在讨论区里面问了超过五次的问题,我都让助教整理成一个FAQ的问题放到专门的FAQ栏目下,所以一旦有同学再出现这个特殊字眼,系统直接就会自动回复,会节省很大的工作量。

翻转课堂,把在线课程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有效方式

记者:您在校内的翻转课堂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许雅君:我一直认为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光是为网上这些学生服务,同时也为在校生服务。我在做慕课第一天就已经准备好了,慕课做出来是要为了后期翻转课堂做准备的。我目前在校内已经开完了三期的翻转课堂,每一期人数一般要求25到30人,选课的学生第一不限制专业,第二不限制年级。我给学生分组的时候,也都是交叉分组,这样他们在一起其实是一个不同专业思维的碰撞,当我提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学药学的同学这样看待我这个问题,学临床的同学那样看待这个问题,学公卫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视角,这样不同的思想火花碰撞的时候,火苗一下子就大了。每年翻转课堂结束以后,我都会请同学们对课程做评价,也会请他们给我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来,然后在下一期的翻转课堂上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争取课程逐渐优化。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会提到创新这个词,您怎么看待教育中的创新?

许雅君:我觉得创新,一定不是一个需要过于频繁去做的事。它不像科研,一个教学方法出来,是需要我们去反复用,去验证,去惠及学生的。如果教师们都为了创新而去创新的话,意义并不大,最后受伤的一定是学生。如果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新出台的一种教学方法,会有它的优势所在,我们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为学生服务,服务好了,在此基础上能够查漏补缺,能够优势互补,甚至能够把一个极致发挥到更大一个极致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去创新,而绝对不是说一味的追求不同。

未来,混合式教学是发展趋势

记者:您觉得慕课发展到现在还有哪些不足?

许雅君:我觉得慕课现阶段还是缺一些东西的。第一,慕课平台应该和在线图书馆、在线文献数据库系统打通,方便学生学习。第二,慕课还是缺实践,比如在医学类课程中,虽然可以放一些手术、实验的录像,但是看别人做和自己亲手操作绝对是两码事,比如一个阑尾炎手术,你看十遍录像也不如自己拿刀做一回。第三,慕课还缺个性化的辅导。如果我们将来也有一个类似于人工智能的教辅系统,能通过学生的在线答题情况、作业提交的情况、阶段小测验的情况、讨论区的活跃程度等给学生个性化辅导,对学生学习会更好。

记者:您认为互联网教学有没有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许雅君:我觉得在近期内不会完全取代,冲击一定是有的。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这种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学生从中是获益的,学生能够在零碎时间去学习世界上很多好学校好老师的很好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讲,其实也是一个竞争机制,也督促着老师不断的去丰富自己的教学的技能,不断的去扩充自己的知识,用更好的精神、精力和心血把课程教好。

现在的网络课程,有很多还没有跨过的门槛,比如对于学生管理,单纯的就靠碎片化的视频,很难实现能力培养目标。混合式教学是目前一个发展方向,我们把一些基础知识类课程放到线上,同学们不必非得在某个固定时间坐在教室里面来听老师讲书本上有的知识,课堂上就给学生做能力培养、能力提升,也将各方面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

记者:您觉得未来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许雅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育公平。现在好的教学或者是教育的方式应该能够维持下去,面授教学,大课教学,有它的优势所在,之所以能维持这么多年,一定是有它的优势的。在线学习也有它的优势,两者互相结合起来,这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

采访手记:

慕课在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发展过程。促使慕课能够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一定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教师选择做慕课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外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一切都需要由真心而起的奉献精神才能真正的走下去。正是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像许雅君老师这样真心热爱教学喜欢新技术的教师才让慕课这种教学方式有了发展壮大的可能,让人们能通过网络就学习到种类繁多的几千门课程,实乃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本文作者:中教全媒体 侯娜欣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524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