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长刘道康:技术与教育,24年创新与坚守
作者:    浏览:13411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长  刘道康

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5月1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百余位获奖人带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走进荣誉的殿堂。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背后,有哪些睿智的思考、动人的故事?为寻找这些闪光的珍珠,我们分赴全国各地,深入教育一线,特推出此系列报道。——编者按

“未来,固定的课室、固定的时空、固定的内容将被打破,教育应该是流动多元的。在此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长刘道康向记者描绘了他眼中的未来教育。

其实,未来并不遥远,刘校长和师生们已经展开了积极探索。从硬件配置到师资培训,从微课建设到资源共享,从家校互动到校企合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刘校长所带领的石岐中心小学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走在了前列。

辛勤付出之后,荣誉纷至沓来!刘道康校长先后被评为“中山市名校长”“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广东省教育家培养对象”……今年,他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走在教育与技术的平衡木上,他如何做到坚守与创新?且听刘校长娓娓道来……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长刘道康接受中教全媒体专访

历经二十载,迎来教育信息化春天

记者:据了解,石岐中心小学自1995年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探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道康:石岐中心小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确开始地比较早,多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199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成为华东师范大学C20慕课联盟学校。目前,无论在课程、平台、管理还是教学等方面都采用了信息化方式。学校已经开发了300多个微课资源,覆盖了所有学科。

记者:您个人也是在90年代开始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当时互联网的发展不像今天这样普及,您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刘道康:当时我在中山的另一所学校任教,任教导处副主任,和另一位主任一起配合校长一起探索教育信息化工作。那时有一个很简单的思考,就是怎样用信息化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政府还是非常支持我们的,最大的困难是师资问题,懂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严重不足。最初我们先组织有这方面爱好的老师慢慢搞起来,然后陆续从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优秀的老师,来推动这项工作。

记者: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开展教育信息化是否迎来了春天呢?

刘道康:的确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教育信息化的春天,现在提出的“互联网+教育”对我们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我们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开展的比较早,没有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指导。现在不同了,高校和企业的一些优质资源如师资、技术、平台等可以为我们所用。

记者:从90年代到现在,可以说您见证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您觉得中国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

刘道康:之前我去过法国、美国、丹麦、芬兰、瑞典、日本等国家考察学习,对国外的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了解。其实,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并不落后于他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走在了世界前列。

调动各方力量应对教育信息化机遇与挑战

记者:从积极方面来说,教育信息化提升了教学效率,但也有老师认为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您怎么看?怎样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刘道康:其实所有的改革,最开始都是艰苦的。比如说老师们刚开始学做慕课、微课时,要做教学设计、写脚本、录制课程,的确任务量比较大,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逐步走上了正轨。如果再回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中,估计许多老师都会不适应。

现在我们加入了C20慕课联盟,在贡献自建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共享兄弟学校的优质资源。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了。所以,从长远看来,不但没有加大工作量,反而减轻了工作量。

在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方面,我们也有许多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我们会给予适度的奖励。另外,我们还设有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这个平台,不断为老师的职业生涯提供方便和助力。

记者:如今电脑、手机、iPad等已经进入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怎样防止他们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

刘道康:其实,电脑刚刚进入课堂的时候,家长也非常担心这个问题,比如对视力的伤害、对电脑的沉迷等。但即便如此,也应该认识到电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是无法脱离的,作为学校、教师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使用。

古人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个物本身它可能不存在是非好坏的属性,关键是如何去应用它,因为我们很难把孩子们放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在学校里,我们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电脑课上倡导文明上网、和学生建立网上公约。另外,也会与家长们一起协作,共同帮助学生提升媒介素养。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家校合作,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互动的方式是否更加丰富了?

刘道康:是的,家校互动的方式更多元了。我们运用了全市统一的校讯通平台,还有家校通、师生智能卡、家长网上学校等。借助这些平台,学校和家长可以有充分的沟通,一起来探讨培养孩子的方法,开创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无论环境怎么变,对教育规律的遵循不能变

记者:刘校长,从教24年来,您对教育的理解有哪些变与不变?

刘道康:与以往相比,现在的孩子们受教育的环境、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我看来,无论环境怎么变,对教育规律的遵循不能变。作为校长,我非常认同学校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记者: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您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为此学校做了哪些努力?

刘道康:在我从教24年的生涯中,尤其是作校长的十几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奠基阶段。如果基础打牢了,学生未来就会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我希望培养出全面发展加特长发展的学生。多年来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我非常注重孩子们好习惯的养成,像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读书习惯等。学校也有许多尝试,比如说开设了60多个社团,聘请专业的老师来辅导,就是为了满足孩子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兴趣与爱好。

“我喜欢讲课,舍不得离开讲台!”

记者:作为校长,您有很多行政和管理工作,但目前还坚守讲台,您给孩子们讲课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刘道康:我非常喜欢讲课,也不舍得离开讲台,即便是校长,我始终还是一个老师的身份。通过上课,可以研究教材和教法,了解学生与老师,这种互动对教学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刚才我们从走廊经过,许多孩子笑着跑过来跟您打招呼,您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吗?

刘道康:许多人认为,校长是孩子们害怕或者敬畏的人,因为传统上比较强调师道尊严。但在我们学校,孩子们没有这种感觉,很多学生都会跑过来主动跟我打招呼。因为我平时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聊天、看书、打乒乓球,参加许多学生活动。我和学生们相处地非常融洽,彼此之间没有隔膜。

未来教育一定是多元、流动、适需的

记者:信息化给您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您眼中的未来教育是什么面貌?

刘道康:信息化对我的改变确实太大了,包括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还有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革。我觉得,未来固定的课室、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内容将会被打破,流动而多元的教育场景将会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对帮助孩子们实现真正多元的发展大有好处,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记者:未来几年,石岐中心小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有何规划?

刘道康: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将紧扣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制定《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我们会在平台搭建、软件开发、直播室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强,同时也会和一些专业化的企业加强合作,进一步调整我们的管理系统,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带来更多便利。

采访手记:

“刘校长,请自我评价一下您是一个什么样的校长?”采访进入尾声的时候,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平易近人的刘校长思忖片刻,然后笑答:“我是一个有着坚守与创新的校长。”坚守与创新,是对教育规律的坚守、对教育技术的创新,也正是他从教24年来的真实写照。

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他积极投身实践,并坚持理性思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思考”、“基于网络环境下师资研训研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新课程下教与学的改革”……一篇篇经过实践检验的学术论文是他深入思考的结晶。刘校长坦言,自己和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一样,只是希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当我们畅想未来教育的面貌时,怀揣梦想的一线教育人已经在为通向未来修筑一条可以到达的路!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578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