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约翰•米切尔:在线教育的“苹果”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    浏览:14449

全媒体视角

近年来,斯坦福通过“数字化革命”,让校内课程和慕课资源走向了全球600多万学习者,在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全面拥抱在线教育,并将之与学校的远程教学项目结合。面对未来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成功的在线教育实践涌现。

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约翰•米切尔演讲视频

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 约翰·米切尔教授

 

以下为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约翰·米切尔教授在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今天的论坛,也很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斯坦福就在线教育进行的相关分析,同时花几分钟的时间分享斯坦福的进程以及我们进行的一些变革。

大家看到这张图片是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丽的校园,就跟清华大礼堂外面的草坪一样的美丽。斯坦福成立于1885年,我们有三大特点,第一,我们是一所顶级大学;第二,我们致力于教育学生,助力学生成功;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很悠久的历史,特别希望参与全球事务,并为人类和人类文明做出相应的贡献,我觉得这是我们迈向未来主要的动力。我们也致力于在未来教育更多的人,将我们的知识传授给越来越多的人。

我们学校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有很多成功人士,我们有很优秀的教学人员,他们都致力于各个领域,我们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的学生,我们本科生来自于55个国家,我们的研究生来自94个国家,当然,我们有很多来自亚洲以及中国的学生。我们的历史非常的悠久。特别是在科研以及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方面,可能有将近1200家著名的企业都是由斯坦福的教学人员和我们的校友创建的。很多大型的企业,特别是在硅谷的企业,都是由我们学校的相关人员建立的。

接下来我给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有什么成就。我们对于现在的教育和教学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信息时代对我们生活造成很深远的影响。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会在网上、在线上找到很多的信息资源。我们作为大学来讲,我们教学过程当中,也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另外,就是技术的革新。我们现在能够利用最前沿的技术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我们有了最伟大的微信,同时我们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可以改变我们教学方式的一些工具。作为一个大学,我们也想以最合理的价格、最合理的成本来控制我们的教学。另外,有关我们大学的规模,可能不仅仅是我们的教学楼有多少,而是我们想要覆盖的学生有多少。未来,利用数字技术,能够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们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呢?特别是在这样的数字化技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互动的教学,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我们通过线上教育,可以随时遵循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这些教学的资源,同时也希望能够以最低廉的成本和更大的规模化的教学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数字化教学应用方面,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利用这样的技术扩大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有很多案例和成功的教学方法,我们跟全球进行探讨。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能够让我们有共同创造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讲,他也能够更好的来理解,我们有了这样的教学转变。对于未来来说,我们可能有更多有效的数据采集。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技术,比如智能教学系统,还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我们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大家能够预期到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利用新的技术,以及我们的智能教学,我们的辅导员屏幕,在这样的情境下,不同的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资源。未来我们还能够搜集更多的信息在网上,然后采用现代的更加复杂的机器学习,数据采集,还有数据保真等科研方式。很多的情况,都是简单的MOOC教学,因为MOOC教学它其实是基于我们记录授课的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还有很多更多强大、有效的,并让学生更加享受的学习方式。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一切,也有这个能力改变一切。在教育来讲,现在只是开端,它会影响未来的教学方法。

斯坦福的未来教学探索主要有这几点,不少人想回到学校,接受短期的教育,这样一种开放环校园有利于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完成学业。大家能够看到,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对形式和方法的要求也会不一样。有很多不同的学校都已经开拓了不同的形式。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我们大学也有很大的项目能够让他们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MOOC教学,还有很多的具有革命性的一些教学方法。因为对于MOOC教学来讲,它是一个连续性的授课,Udacity提供的学位还会保证他们的工作机会。还有一些学校进行线上学习的学位授予,如果有将近15000个注册学生的话,线上教学就能发挥它极大的优势。对于一些相对小型的学校,比如像哈佛和麻省理工的话,他们有些相应的课程,可能是会授予我们学生不同的或者是比较别致的证书。当然,根据学校规模的大小,以及课程设置的不同和专业的不同,大型的学校可能是在学位方面有更多的突出,小型的学府会更加的好一些。

这张PPT告诉大家,不同的呈现方式。这三个不同的设备,掌上电脑和苹果手机看起来都挺相象的,功能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大家看到,苹果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技术支持人类生活。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我觉得现在我们的苹果时代已经到来了。

那么在过去五年,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首先,除了能够看能够学,学生还需要很多思考,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讲,甚至全球的人来讲,他们对于大学、研究生,甚至终身教学都有这样的渴望和需求。即便我们现在将学校的规模翻倍,甚至十倍,还是不能满足现在这些渴望学习的人的需求。对于学校来讲,学校的市场现在也越来越多元化了,因为现在有这样大的需求,也有不同这样的项目,所以学校一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项目。有些人会说,如果我们提供了线上教学,可能会让我们传统性的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并不这么看。

第二,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是名计算机科学家,在网上进行教学,我很享受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如果是在一个新的领域的话,我们也需要对于课程进行很多的设计和准备。

第三,对于MOOC来讲,它现在已经转变成了,我认为可以持续的一个项目,因为对于很多大学的教学人员来讲,现在不断将我们开放性的课程规模化,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潮流不断地进行演变。在五年当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将近有15%的教学人员都希望能够有这样的创新意识,并且能够用我们这种全新的方法惠及更多的受众。

在数字化教学过程中,斯坦福有哪些成就呢?在这五年当中,我们开设了哪些课程呢?我们有一千多个不同的教学创新项目,有325个全职教学人员,还有其他一些学校课程和教学人员参与其中。我们为全球学生提供来自7个学院的150门校园课程以及116门MOOC课程,我们学校有很多不同的学院都参与了我们的数字创新和在线教学。目前我们每年有将近400万的注册人数,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网上学习。校园外的学员也都可以在线获取我们的相应的教学资源。

那么我们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呢?有一些全球著名的MOOC明星授课,比如说我们有相应的机器学习这样的课程,这些惠及了100万学员。同时我们还有密码系统教学,还有数据库教学,还有一些课程,比如马丁路德金课程。我们将很多的教学资源都数字化,存在我们的图书馆,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在线教育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比如我们还有相应的公共服务性课程,包括儿童营养学、妇幼保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所做的。我们也有很多教学的实践,还有网络的分散课程,以及一些个人微信课程。

这张金字塔图形看起来非常复杂,它显示的是我们学校在线教学与远程教育相辅相成的演变和升级过程。我们看金字塔最顶端,我们有将近194个在线学分课程,这些全都是在线教学。我们再往下看,我们有证书教学,这些是以证书以及远距离教学为基础,因为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多地覆盖相应的学生。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在不同的教学项目当中,有更多的互联互通和关联性,能够有更加深入的教学课程设置。

接下来这张PPT,更多的是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斯坦福很希望实现全在线的学位教育,学生通过在线教育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学位。如果能够承诺这样的在线学位授予的话,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我们相应的课程,确保可以远距离教学,并且能够更大程度上惠及更多的人员,这其实是斯坦福一个成功的倡议。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线上得到相应学位的话,就可以让我们在校园当中的一些项目更短更精致。在其他大学当中,他们也有这样一些意愿。这些更加强有力的意愿,能够成功支持我们的在线教育。

我觉得在(校园课程、专业教育和扩大学位受众面的混合式教学)这三个板块,目前我们有着很强的意愿,因为它们能让我们更多地惠及我们的学生。所以,如果我们的斯坦福2025计划能够成功,那么我们最成功的方面将是增强灵活性,可以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我们教学人员的素质,让我们的受众,不管是年轻学生还是在职人员,都让他们成为终身教育的获益者和参与者。所以,我们有很多的课程可以去探讨,我们也愿意惠及更多的人。面对未来技术不断的革新,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成功的在线教育实践涌现。

谢谢各位!

5月10日,近千人齐聚清华大学大礼堂,共同参与并见证一场学术和思想的交锋—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全通教育、学堂在线、《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协办,中教全媒体承办。

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现场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619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