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老师的区域信息化之路
作者:    浏览:14521

——专访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原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周飞


一位历史老师,一个技术 “白丁”,由他领衔的区域教育信息化项目历经教育部、上海市领导多次调研;他是2016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他入选了教育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领域)专题研究专家组;他多次站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台上,下面听讲的是全国教育系统中高级领导干部……

周飞,一位在一线教学实践20多年的历史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了如上的人生轨迹。

2010年,他被任命为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主管教育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工作,期间领导了该区教育信息化项目——“J课堂”微视频教学实践与应用。目前,普陀已经形成区内77所学校师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众筹”微视频的喜人场景。以“J课堂”为基础的创新实践更引发了区域内外关于传统教育变革的广泛思考和积极行动。


关于“J课堂”的业内外报道层出不穷,作为“军师”的周飞却甚少见诸报端,他很低调地表示“没有必要”,一直到2016年三月调任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此次接受中教全媒体采访,他坦言:“算是对自己区域信息化之路的一个小结”。

“历史”指向教育信息化

对于所有教育信息化加之于身的头衔和荣誉,周飞幽默地表示,不是因为自己水平很高,而是因为自己“很特别”。

他深爱自己的专业,深钻业务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历史特级教师,曾打算在学科方面一展身手。对于教育信息化这个大多数人眼中的技术活,文科出身的他一开始“完全不懂”。但他表示,历史专业素养教会了他如何汲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并“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看到未来的方向”。

初到教育局,周飞抓课堂、抓培训、抓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他便认定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将无以为继。社会、家长对当前教育有更高的期待,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不均衡,“择校热”便是一个体现。与此同时,他指出,对于“00后”、“05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老师家长纷纷表示“越来越不认识”,个性化需求林林总总,老师却要忙于传统课堂和课本教学,分身乏术。

“过去几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未根本解决,”周飞感叹道。不过,转变的契机已到,他乐观地表示,“那便是教育信息化”。正如汽车、电车的出现解救了19世纪被马粪围困的西方大城市,曾经令全世界专家头疼的难题迎刃而解,信息化技术便是打破当前教育困境的新生力量。“将来信息化会成为教育的主流、主要方式,这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他断言。

没错,教育信息化就是周飞看到的“历史”的指引、未来的方向。但信息化不只是“让电脑更新,让网速更快、让屏幕更大”,不是简单的设备投资。要切实认识到,“眼下用现有手段解决不了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许用信息技术可以化解,”他一再强调。况且,“眼下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活法已变,教法怎能不随之改变?”

“J课堂”里促教改

身为“历史”的使者,周飞急切地想将自己听到的“历史”的声音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初到教育局的几次教学工作会议上,他激情昂扬地介绍可汗学院、翻转课堂,预言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会发生重大改变,班级授课制将逐渐走向终结……然而,真正听进去并响应的人寥寥。但他并未失望或放弃,“历史”的使命感让他决心行动起来。“别人不会按你说的做,只会按你做的做,”他对自己说。


萨尔曼•可汗的微视频教学模式最先吸引了周飞的目光。“为什么一位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录的视频全世界都在看,而我们花那么多钱录的教师精品课没人看?”

2012年9月,在他的带领下,普陀区教育局首先对可汗学院视频进行研究,发现该模式采取的是教师自录、不出镜的形式,内容上以低结构、碎片化知识点为主,讲解如兄长、与学生进行虚拟环境下的一对一交流,短小精悍、符合青少年学习规律。这与中国教学视频自上而下传授式讲课、系统教学、讲求规范等特点大为不同。

经过3个多月的酝酿,普陀区自己的微视频项目“J课堂”正式启动,这大概是国内最早的大规模微视频制作探索活动。这里的“J”读“jīn / jīng”,意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点迷津(jīn)”,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精益求精(jīng)”,实现学校教育的“点石成金(jīn)”。“J”的内涵还反映在微视频的录制要求上,如身临其境(jìng)、另辟蹊径(jìng)、画龙点睛(jīng)、惜字如金(jīn)等。


项目创意再好,必须运转起来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如何让全区老师都支持并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周飞知道,若采取以往行政命令的方式,老师们不理解其中真正益处而被动遵从,效果不会理想。为此,他领导了一支精英团队先行实验,产生经验和标准,甚至亲自参与录课供大家批评思考。他深入教学一线,走上讲台,为各中小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做报告几十场,点燃了基层教学信息化的第一把火。

常规教学和信息化如何有效结合?这是普陀先行团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一开始,大家单纯模仿可汗学院的微视频模式,不久便有老师不再采取这种方式,原因是它与自己的教学风格不符。由此,周飞意识到,不能让教育教学去顺应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根本上是为教育服务的辅助手段。
自此以后,普陀区教育局不再为老师统一配备录课设备,大家可以自由发挥,从以前照本行事的“演员”转变为集策划、编导、拍摄、剪辑、呈现等为一体的“导演”。不少学生也参与到录课当中,甚至“自导自演”充当老师给同学讲课。

“基层老师和我们的学生真的很有创新精神,我们更多的是唤起这种研究和创新的力量,”周飞在采访中多次提到。

区内各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开展了自己的实验实践活动。真如文英小学进行了“小学O2O教学模式”的探索;洛川学校成立了“E教易学工作室”;处于校舍过度期的光新学校自主探索了“光新易直播”项目网站; 北海中学借助“J课堂”,进行“自主学习、预学交流、主题探究、即时检测”,大大提升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普教院附校以微视频为载体,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随迁子女学校——有近2000多学生的金鼎学校也在普陀区教育局支持下,开展了基于“J课堂” 的个性化分层教学。学生在家中就可通过微视频进行预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


三年努力终结硕果,普陀“一校名师,全区共享”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借助“J课堂”微视频应运而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辅助以及个别辅导模式为大家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将来,学生将在家自由学习模块化讲授式的知识,而学校会变成思想交流分享、观点碰撞、小组合作的场所,”周飞为记者描述了他心中的蓝图。


反思:人生是长跑,教育不能只看当下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各地纷纷制定实施了相关行动计划,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日渐显著。但在青少年自控能力弱、升学压力大等问题萦绕下,各方质疑和顾虑也始终不断。

对此,周飞表示:“但凡你想做好,总会有千百种方法。”他列举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手段,如在线学习效果即时检测、家校合作等。“信息化真正做好了,升学率不会下降。目前,普陀的教学成果就在上海市名列前茅。”

教育信息化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对个性化需求关注的不足,让教与学更加灵活,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共享。“但传统教学好的方面,比如关注知识本身、注重知识点落实,这些都不能丢,”周飞补充道。

当然,再过几十年,或许会有比信息技术更新更有力的方式出现,会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然而,应时而变的是教育方式和手段,始终不变的是通过教育让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传统课堂教学十分注重对手中课本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却往往忽视或无暇顾及学生应有的对于未来人生的思考和规划。对此,周飞表示,知识飞速更新,人生会时时面临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必须保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稳健前行。

“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科兴趣,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他如是说。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93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