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山东省菏泽师范专科师范学校物理系学习。
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读在职研究生。
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函授本科学习。
1982年9月至1996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第55中学任高中物理教师(1993年3月至1996年8月任副校长)
1996年9月至2002年4月在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任高中物理教师(1998年8月至2000年4月任教务处
主任,2000年5月至2002年4月任副校长)。
2002年5月至2010年7月任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
2010年8月至今任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
2004年至今任乌鲁木齐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2010年至今任乌鲁木齐市体育学会副主席。
2015年7月至今任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曾被评为乌鲁木齐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领域突出工作
自2010年上任校长以来,十分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出台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组建信息化建设骨干团队并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福建等地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听取经验介绍,回校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案,请专家对方案进行了三次论证和修改最终定稿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贯彻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把“三通两平台”建设、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提升、资源建设、信息化制度建设、信息化评价模式建设等作为重点全面推进。为了得到资金的支持,不厌其烦的多次与体育局、教育局、财政局有关领导不厌其烦的沟通,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及建设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局领导终于同意建设方案,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2012年进入信息化建设实施阶段,3年内共争取乌鲁木齐市财政投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962万元,自治区财政投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225万元,完成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校园“一卡通”建设、教学观摩评估系统建设、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等,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全覆盖,全部教室和实训场馆安装了触控一体机用于教学,建成两个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建成两间云计算机教室,8个教学班建成了“云课堂”,现在学校正试点“云桌面”建设工作。学校高标准的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学校把教职工团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信息化工作推进的首要工作,三年共派138人次赴内地进行信息化方面的专题培训,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副院长和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马小芳老师长期莅临我校对教职工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编写了《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培训手册》校本培训教材,全部教师都能利用触控一体机授课并掌握了PPT制作技术、微课设计及制作技术、网络课程建设技术和网络资源库建设技术等,一个适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为今后更好的推进在线教育和混合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师资基础。
带领全校教师开发优秀网络课程35门,正式出版了5门视频电子教材,覆盖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形成了学校的在线课程体系(慕课),依托在线课程对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进行了混合教学改革,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和线下辅导、讨论、答疑有机结合,实现了课堂的反转,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运动员外出训练和比赛而影响学习的矛盾,实现了学训一体、体教紧密结合的目标,为全国体育运动学校突破办学瓶颈、有效的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运动员培养质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认可,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全国体校校长培训班放在我校举办,共132所全国重点体校校长参加培训并观摩学校的网络资源课程建设和混合教学的改革,在培训班开班典礼上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郭建军司长的讲话中谈到:这个培训班之所以放在乌鲁木齐,是因为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了教学改革,体教结合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唯一的基层代表发言,介绍学校建设网络资源并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2015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委托全国体校校长联合会到我校对教学成果进行论证,对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及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评价中谈到:学校的成果填补了全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空白,资源可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共享,教学改革经验可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推广,为全国226所体育运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现有网络资源5T,其中微课7000个,课件及试题库103820个,在线课程35门,电子图书25万余册等,为学生在线学习,为混合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学校积极参与信息化方面的课题研究,承担的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课题于2014年12月结题。承担的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战略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新疆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于2015年10月结题,研究论文编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导论》一书,研究成果在2015年8月第二十九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上进行专题发言。承担的乌鲁木齐市4个小课题也已顺利结题。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和混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全疆180余所中职学校已处于龙头地位,在全国226所体育运动学校中首屈一指,取得的成绩在新疆职业教育界及全国体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两年全疆60余所中职学校及全国150余所体育运动学校前来我校进行信息化专题学习,引领了全疆中职学校及全国体育运动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已批准我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把数字校园建设作为特色项目建设,并投入了专项建设资金。学校正积极准备在自治区即将实施的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中重点支持一批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并立项,争取立项资金500万元,以此进一步推进对教师信息化专项培训、在线课程的开发、丰富资源库并推进混合教学深度改革,真正使我校在数字校园基础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管理应用、资源共建共享及在线教育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为全疆中职学校和全国的体育运动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及在线教育的开展提供成功经验并以此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
下面是学校近三年在数字校园建设取得成绩的具体表现:
1.校园网基础设施改造
(1)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在基于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网络架构下,新增了出口设备1台、万兆核心交换机1台,汇聚交换机4台、接入交换机45台、无线控制器1台、POE交换机5台、无线AP75台,改善了校园网网络性能,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骨干,百兆光纤接入的校园网络。实现无线、有线多种接入方式及统一接入认证。
(2)完成了数据存储环境的建设,在基于虚拟化服务器架构下,新增高性能服务器2台、24T存储1台、光纤交换机2台等设备,实现了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和应用。
(3)完成了校园网络安全与运维管理系统建设,新增网页防篡改1台、数据库审计1台、上网行为管理1台、网络运维系统1套、网络准入SAM管理系统1套,为校园网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现了学校门户网站防护,防止黑客、病毒等非法篡改和破坏;实现了对数据库遭受到的风险行为进行告警,对攻击行为进行阻断。实现了学生的绿色上网,规范校内用户上网行为;实现了校园网的准入,有线、无线网络的统一认证;实现了对校园网资源、业务、用户的智能联动和网络运维的全面统一管理。
(4)完成了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了消费、门禁、水控等功能,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2.校园应用平台建设
通过校园应用平台的建设,共建成了15个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建成集网络教学、训练、科研、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园应用平台。
(1)完成了统一门户平台建设,平台采用框架采用J2EE技术构建,由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交换、统一信息标准和个性化服务等模块构成,实现了学校信息标准制定、公共数据交换、网络教学平台等的单点登录、门户网站建立一级栏目10个、二级栏目53个等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集成化”的一站式服务。
(2)完成校园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实践实训管理系统、教职工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学校基本信息、教学计划、课表编排、成绩录入、学生学籍、学生事务、学生助学、宿舍管理、人事档案、工作考勤、劳资福利、固定资产等模块的应用,对学校的训练、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推动学校管理内涵的建设和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3)完成了网络教学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平台主要包括网络辅助教学、精品课程、项目教学等系统,建设了优秀网络课程35门,实现了教师有自己的网络课程空间,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在线学习,教师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电子备课、集体备课。
(4)完成了网络教学资库源建设。其中微课近7000个、音频1627个、课件及试题库资源103820个、电子图书25万册。
(5)完成了微信掌上校园建设,实现了学生、教职工通知公告、学生档案、班级课表、调课信息、考试安排、学业成绩、网上评教、奖励信息、保险信息、社团活动、综合测评成绩、网上办公等信息的即时查询。
(6)完成了教学训练观摩系统升级的建设,实现了常规课程的录制、直播、点播等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点播需要学习的教学和训练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动态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教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