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成

(一)学习经历

1981.7-1985.7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 生物专业 理学学士

1988.7-1992.6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 发展心理学专业 教育学硕士

2001.9-2006.6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专业 法学博士

(二)工作简历

1992年 晋升讲师职称;1997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

1985年-1995年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师

1995年-1998年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

1998年-2004年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2004年-2006年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6年-2014年 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

2014年-今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

(三)学术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副会长

(四)所获奖励

2009年 “‘质量标准-教学建设-评估监控’三位一体质量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人)

2009年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创新与实践”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4人)

2013年 “本科教学质量‘省市—高校—院系’三级督导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人)

2013年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人)

2014年 “‘市校联动’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高教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4人)

(五)主要业绩成果

2005年-2008年 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调查及教育

2008年-2010年 第三高校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2009年-2011年 天津市本科院校三级督导联动工作机制研究(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负责人)

2011年-今 基于资源共享的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负责人)

2013年-2014年 基于“慕课”设计理念下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负责人)

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领域突出工作

(一)申报并获批2014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慕课教学试点单位

为深化我校本科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根据天津市教委2014年工作要点,依照《教育部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中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组织申报2014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慕课教学试点单位并获批,以此为契机,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及“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充分调研,了解天津市高校慕课开展现状

对天津市10所各具特色的高校3350名大学生(横向覆盖9大学科门类,纵向包括各批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天津市大学生对慕课的认可、接受、使用的状况,同时,还就各高校对慕课的接受程度、学生们是否能够有效利用慕课资源、比较受关注的慕课平台、受学生欢迎的慕课形式等问题开展调研,了解天津市大学生对慕课认知及接受程度的现状,深入挖掘数据后得出结论:学校政策因素、个人因素都将最终影响未来学生是否愿意使用慕课进行学习。

(三)研发网络课程自动生成平台,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平台环境

组建教育技术专家团队,从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研发网络课程自动生成平台。平台采用预先为主讲教师构建课程主体框架模型的方式,组织网络课程基本架构,同时建设教学功能模块库、课程界面模板库,为主讲教师在课程框架内部填充材料提供可选资源。整个平台的核心功能是课程生成,主讲教师只需在各个课程模块内部依照模板输入相关内容,平台即可自动将各种信息组织为一门结构良好的网络课程。自动生成降低了MOOC课程的开发难度,教师制作提高了开发效率,保证了开发质量。

(四)甄选试点课程,探索教育教学信息化与大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借助2014年天津市慕课试点单位的契机,选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学英语》、《中外文学经典与文学精神》三门课程作为试点课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大学生健康教育》

该课是大学本科通识必修课,由“心理健康”、“生殖健康”两大版块组成,于2014-2015学年在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的6个学院试行,辐射学生人数为2160人。课程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讲授、师生交流、考核、评价、学生监管的全过程。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线教学模式由于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时间灵活,适于泛在学习等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暴露出传统课堂面授在学生过程评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

2.《中外文学经典与文学精神》

该课是核心通识选修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2014-2015学年在全校范围内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并行的方式进行试运行,实验班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既要在线上学习课程、参与论坛互动讨论,完成课后作业,还要参加线下面授课程的学习,教师在面授课中完成知识串讲、课程答疑、小组讨论等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富媒体资源,满足了学生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资源的原则上,提供了大量历史影响巨大、内容历久弥新、反映普遍人性及问题的经典文学作品,克服了传统面授形式受到纸媒资源有限的影响。现该课已完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每学期有300余名学生修读。

3.《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视听说选用的《朗文交互英语》是一套原版引进的基于互联网络及移动网络的、系统遵循“泛在学习”新理念的新一代数字化教材。在教学安排上,采用以学生课下自学为主、教师课堂串讲为辅的交互式学习模式,教师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通过给学生提前或当堂布置教学任务的方法,给学生以练习听和说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利用网络自主添加课外听说材料和视频,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一学年的试点,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试点课程交互式的课程内容、开放性的课程结构以及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朗文交互英语》作为大学本科英语快班、基础班以及研究生英语教育的辅助手段,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师生反响较好,现已在全校范围内运行。

(五)建章立制,为课程改革的运行提供保障

1.政策支持

为推进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试点课程正式实施并取得实效,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措施保障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运行:

(1)组织成立天津师范大学慕课教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课程的建设、管理及组织、协调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

(2)组织拟定《天津师范大学MOOC试点课程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课程运行细则。

(3)组织出台相关课程助教制度,为使教师更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帮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及时改进课程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

(4)在课程安排上,优先保障试点课程的教室资源。网络环境由教务处、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保障课程平台的顺利运行。

(5)委托有资质的教育技术公司进行对试点课程网上平台进行建设及资源维护(《中外文学经典与文学精神》委托超星公司、《大学生健康教育》委托北京文华公司、《大学英语》的《朗文交互英语》教材引进北京文化公司课程资源),课程建设、试用进展顺利。

(6)创新课程管理模式,《大学生健康教育》数字化教材以数字化互动图书的出版形式在解决课程建设经费、确保运行稳定性、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保护课程著作权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2.人员保障

组建由专家队伍、管理队伍、教师研发和实践队伍组成的课程团队。每门课程均按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开展了前期实验、试运行,学校和授课团队紧密配合,为实验创造条件和保障。

3.经费支持

为保证课程、网络平台的顺利运行,结合学校“十二五”本科教学相关规划,统筹“十二五”综投经费,支持课程开发、建设,课程运行维护,平台维护等。

联系我们 | 网站动态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教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