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表示,对于机器人跟人工智能的区别,说人工智能包含机器人或者机器人包含人工智能都不对。目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领域、两个学科。
新的一年,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怎样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怎样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媒体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推进“AI+X”广度和深度发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学科生态?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今天,我们共同关注怎样通过设计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促进教学与学习的变革。这里,我分享一下中国的几点做法。
怀进鹏倡议,要加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分享,推进数字教育实践的交流、借鉴,汇聚各国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教育发展新需求,共创世界美好明天。
前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向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布《关于征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的通知》,并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组织开展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工作。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产教融合的切入点需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对接人才市场需求、对应企业任职资格,大力开展实训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正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国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强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为系统指导各地方和各主体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
7月26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积极进展。
当下,人工智能炙手可热。随着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项目延展开来,业界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与实践越发丰富起来。
学校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学校办学地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区。
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出台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对交叉学科发展作出制度性安排,200多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双碳等700多个交叉学科点。
人工智能是什么?语音助手、刷脸支付、智能打卡……没错,但远不止于此。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人工智能的2.0时代已经来临,它有哪些惊喜等待人类发掘?
据专业备案结果统计,2021年全国458所高职院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510209。专业学习年限3年或2年。
自2018年35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2020、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是人工智能专业。据统计,当前国内共有440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月24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2022年将创新实施教师在线培训,提升教师培训信息化水平,探索教师智能研修模式。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有95所院校新增备案人工智能专业,40所院校新增备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42所院校新增备案大数据管理应用专业,1所院校新增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
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戴尔科技集团协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线上公开课”(第十期)于12月28日下午14点在中教全媒体在线直播平台播出,反响热烈,在线观看超1万人次。
新技术不断发展,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拓展,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如何应对智能时代教育新变革被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
在各地推荐基础上,经审核认定,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单位(见附件)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今年共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共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这
高校新增2223个专业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近8年来撤销专业最多是为什么?专业调整反映了高校专业设置中的哪些问题和原则?
数据显示,今年春招期间,招聘市场全面复苏,人才供需两旺,新经济正成为新的就业增长引擎。人工智能成为人才求职活跃度最高的新经济领域。
为进一步洞悉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探讨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中教全媒体将于2021年4月8-9日在京举办“2021(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依然是人工智能。
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不应该只追求教育技术现代化,而应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制度,应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线上公开课”第六期已于6月18日上午10点在中教全媒体直播播出,参与人数超万人次。
2019年是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开局之年,也是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重要一年。
当前蓄势待发的5G规模商用,将成为推进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新动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8月15日,清华大学首个专门的“AI+教育”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立思辰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发布《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的蓝皮书,书中汇集了清华大学学者在技术领域的探索,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科技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应用思考。
7月30日,2019全球人工智能峰会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办。会上,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并落户成都高新区。
2019年7月25日,“第一届全国高校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研讨会”在青岛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普开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承办。